(相关资料图)
订阅快刀财经▲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
作 者:马舒叶 吕敬之 张琳 李欣 惠鹏权 冯晓亭 来源:燃次元(ID:chaintruth)继恣肆潇洒又无比优雅的“小姨”出圈后,这一次,年轻人又兴起了“大妈文学”。
在小红书、B站、微博等社交平台,年轻人发帖称自己正经历着“质疑大妈、理解大妈、成为大妈”的心路历程。他们打心底里羡慕“大妈”历经岁月洗礼,饱含着睿智和从容的生活方式。因为无论何时何地,“大妈”都能勇敢地表达诉求,并且堂堂正正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,而这正是她们所欠缺的。
为了“成为大妈”,不少年轻人出游时开始模仿大妈用丝巾拍照,和花海合影;有的年轻人钻进热闹的广场舞里,力争和大妈们“神同步”;还有的年轻人抛弃了文艺小众旅行,跟着低价老年团“感受快乐”。
显然,年轻人已经将“大妈精神”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“95后”张冉就告诉燃次元,此前她去菜市场买菜,总是“顾及面子”,从不讲价,“好几次吃了闷亏,花了钱还没买到好东西。”直到后来和小区的一位大妈结伴去菜市场,她“有样学样”,终于可以“花更少的钱,买到了更新鲜的菜。”
张冉不禁感慨,紧跟“大妈”步伐,可以少走30年弯路。
本期小酒馆,燃次元就和几位像张冉一样的年轻人,聊了聊他们“成为大妈”的经历。她们当中,有人购物时学会了“对半砍”,不仅学到了省钱小技巧,而且收获了加倍的购物快乐;有人面对“水果不甜不要钱”的吆喝,也能在品尝到“不甜”后坚定拒绝购买;还有人即使事情再小,也不会用“算了”的心态敷衍自己,而是学会了“勇敢说不”。
事实上,“大妈文学”只是年轻人面对生活“不内耗”的一个情绪缩影。
在“职场”“社交”“购物”等较为复杂场景下,年轻人总是容易因为“缺乏经验”“不好意思拒绝”等原因加重“精神内耗”,置自己于焦虑疲惫的境地。而随着年龄增加,阅历积累,年轻人开始对上一辈有了更多的理解。同时,她们也憧憬着有“大妈”的淡然与睿智。
01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热讯直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